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师简介
教师简介  

点击查看原图 

臧大进,男,汉族,1968年出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生产过程监测监控。主要承担工控网基础、电控技术与PLC、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主编教材2部。主持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各类横向课题8项,发表科研论文18篇。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在“飞思卡尔杯”全国智能汽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第5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得2009年度科研先进个人;获得铜陵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2009年3月被聘为铜陵市科技服务咨询专家

 

 

 周松林,男,汉族,1975年出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主要承担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主持或参与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3项;主持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各1项,主持铜陵学院人才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219708)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7033)的研究,在各类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有7篇论文EI收录,3篇论文CSCD检索。2013年获得安徽省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铜陵学院教学名师;获得铜陵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次;获得铜陵学院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2011年获得院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以及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荣誉;2012年获得校优秀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本科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奖;2篇论文分别获得安徽省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及铜陵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点击查看原图

 

高干,男,汉族,1979年出,硕士,教授目前主要从事量子通信方面研究。铜陵学院第四批学术骨干和第一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多年度被评为铜陵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兼职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获得铜陵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3次。主讲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学、(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厅级基金多项。30余篇论文SCI收录,被引用总计400余次。应邀担任十几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点击查看原图

焦俊生,男,汉族,1968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机、电力电子应用技术。主要承担电路、电机及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铜陵学院人才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4项,主编规划教材2部,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7篇论文被EI收录。

 

点击查看原图 

 

朱云国,男,汉族,1976.01出生,1999年参加工作,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自动化、风力发电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要承担自动控制原理、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铜陵学院人才基金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14篇,其中EI收录7篇。

 

点击查看原图

谢东,男,汉族,1968.04出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承担电路、现代控制理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主持铜陵学院人才基金项目1项,申请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9篇论文被EI收录;

 王悦,女,汉族,1980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原子与分子碰撞动力学。主要承担普通物理学的教学。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发表5篇科研论文,其中4篇论文被SCI收录.获得安徽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次,铜陵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次,获得铜陵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得铜陵学院学术骨干、安徽省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周珍艮男,汉族,1969.06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主讲承担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控制器等课程的教学。主持或参与的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有液晶显示微型示波器(2003KJ300)3D纹理映射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KJ2007B344ZC)铜线拉丝机固态高频感应退火设备研制(KJ2012Z415)大学生智能电子创客实验室;发表6篇科研论文,主编2部教材。

 

点击查看原图

  

赵海波,男,汉族,年出生,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主要承担自控原理、电路、电力工程基础、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建筑装饰照明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9篇论文被EI收录。

 

点击查看原图

 丁方莉,女,汉族,1969年11月出生,本科,高级实验师。主要承担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DSP、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实验课程教学。发表2篇科研论文,主编教材1部。获得铜陵学院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点击查看原图

 王忠良,男,汉族,1980.10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压缩感知、图像增强。主要承担电路CAD、matlab、语音信号处理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各1项,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NO. 61071171)。发表5篇科研论文,均被SCI及EI收录。

 

点击查看原图

董德智,汉族,1980年出生,讲师博士,中国电源学会会员,研究方向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设计和控制主要承担电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发表学术论文5篇,EI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2015 年获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点击查看原图

严宏凤,女,硕士学位,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工业分析专业,副教授,高级技师。主要承担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的教学。2012年指导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JSSPITP3464), 2007年参与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BC2007154)项目研究,发表9篇科研论文。 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与检验”项目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2011年获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年8月参加的“《仪器分析》理实一体化项目教材建设”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至2015年多次获得安徽赛区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指导教师。

 

点击查看原图

 

吴慧,女,汉族,硕士,讲师,主要承担课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坛新秀称号,2015年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2015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点击查看原图

杨锐敏,女,汉族,1978年出生,硕士,讲师,重庆邮电大学毕业。2002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机器人、工业控制。主要承担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组态技术、GE FANUC自动化系统基础、电子技术、GE 实验室、西门子实验室等课程的教学,发表论文1篇,EI收录,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编教材2部,院级教研项目1项,院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优秀奖1项。2015年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累计特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级赛区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

点击查看原图

李伟艳,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原子分子物理,主要承担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发表2篇科研论文,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大学物理资源共享项目),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主持“气垫导轨研究磁力势能曲线”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得安徽省第二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次,获得铜陵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奖1次,指导学生获得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铜奖2015年分别获得省级教坛新秀及校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点击查看原图

宋洪儒,男,硕士,讲师,2009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PLC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主要承担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GE Fanuc控制系统,GE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2015年获得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2016年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GE智能平台2011年度大学生自动化控制设计大赛优胜奖、2016年获得第四届“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二等奖、2016年获得“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安徽赛区三等奖4项、2015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华东三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点击查看原图

向前,男,硕士,实验师。主要承担语音信号处理、电路实验、电工电子综合技能实训等课程的教学。2014年获铜陵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安徽省首届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2017年获安徽省第二届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2017年获安徽省第三届普通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仰振东安徽省铜陵市人,1988年出生,2016年毕业于东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磁约束聚变等离子物理,主要承担普通物理学的教学。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4篇,其中3篇论文被SCI收录。